新华社太原12月8日电(记者王井怀马晓媛)万里黄河,九曲弯曲,至山西河津后出晋陕峡谷,水面猛然开阔,便到了“鲤鱼跳龙门”的发源地--山西省河津市龙门村。上一年,龙门村人均收入到达2.7万元,跃过“龙门”过上了好日子。
龙门村坐落黄河岸边,明清时曾是重要渡头,一度商贾聚集,昌盛昌盛。但是,跟着现代交通的开展,龙门村的经济实力开端下降。
怎样让乡亲们致富?与山西很多村庄相同,龙门村人看中了焦化、水泥等工业。几十年来,龙门村把年产2.5万吨的焦炉出产线万吨。难能可贵的是,龙门村村办企业一直设定“闸口”,严厉依照国家方针规范做出产。
这一时期,龙门村完成了从农业到工业的改变,乡民殷实起来,完成了第一次“跃龙门”。现在,村里人人持股、年年分红,1月按人口分红,6月按股权分红,9月联户分红。
十九大陈述提出施行村庄复兴战略,依照工业兴隆、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有用、生活殷实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交融开展系统机制和方针系统,快速推动农业村庄现代化。这为龙门村开展指出了新方向。
作为十九大代表,龙门村党委书记原贵生以为,带领乡亲们完成村庄全面复兴是自己的职责和职责。
“加强党的底层组织建设,让村两委成为宣扬十九大精力的基地,进一步强大团体经济,坚持不懈地走共同殷实的路途。”原贵生说,这是村两委对今后工作的规划。
村庄复兴从转型开端。近年来,龙门村以“禹凿龙门、鱼跃龙门”为主题的黄河历史背景和文明作为抓手,努力完成由传统工业向旅行业跨进,进一步拓展乡民的增收途径。
村庄复兴,还需要文明力气。本年,龙门村主办了一场面向全球的楹联搜集大赛,招引了国内20多个省份的楹联爱好者和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华人华侨参与。
村庄复兴,更离不开美丽的村庄环境。近来,龙门村两委决议进步村办企业环保设备投入,从本年的5000万元进步到下一年的1亿元以上,让乡民享用更夸姣的生态环境。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龙门村正在迎头赶上!
村里补助后每户只需拿出4至7万元就能搬进高楼;从幼儿园到初中悉数免费教育;乡民的住院医疗费用在国家报销基础上,剩余部分由村团体报销,完成治病不花钱;村里为乡民上缴养老保险金,6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可收取补助……
现在,全村70岁以上白叟有500多位,80岁以上白叟58位,还有一名百岁白叟。“日子可好了,每年还能出去旅旅行,北京、上海、桂林,都去过了!”71岁的侯清叶面色光润,身体健康,笑起来隔很远都能听见。
复兴村庄,要在面貌刻画上留住村庄的“形”,要在文明传承上留住村庄的“魂”,要在宜居宜业上留住村庄的“人”。龙门村还在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