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不是明星、博主,不为抹杀菲林而存在,但他们出现在秀场前排时无不衣着亮丽、打扮时髦,从头到脚满满好品位。
秀结束后,他们会进入挂满品牌最新服饰的Showroom,在第一时间试穿新品,然后做女孩子最喜欢的事情——买买买。
时装周之外,他们在世界各大时尚之都满天飞,游走于各城市中心地段的商场、秀场,“指点”时尚江山。
他们的时尚“权利”还包括挖掘名不见经传的独立设计师,甚至还能建议设计师的画笔。
搜狐时尚原创中心2017秋冬时装周深度报道第五位主人公便是国际知名品牌ISSEY MIYAKE 三宅一生商品经理、有着十年“买手”经验的梁乔钧 Vian。
巴黎时间3月3日中午12点,巴黎市政厅ISSEY MIYAKE三宅一生秀场外,我终于与 Vian碰面了,此前,我俩已在微信上做了两个礼拜“网友”。
那天巴黎异常寒冷,但出现在秀场的Vian穿的是轻薄的ISSEY MIYAKE 2017春夏系列主打款。白紫配色让她充满春的气息,烘培延展技术的应用让服装面料轻盈又富韧性,风拂过,飘动的衣角宛如展翅的蝴蝶。与秀场外精心捯饬的时装精们同台媲美,Vian这身打扮依算上乘之作。
“能做买手的女孩是不是都得长得好看又会打扮?”我向Vian抛出第一个问题。
她的回答也是实在:“时尚圈、尤其时装周秀场终究是一个‘外貌协会’聚集的地盘,我们作为品牌买手,虽并不像明星、博主那样被镜头时刻追随,但你此刻所展现的不止你自己,还代表你所在的公司和品牌,管理好形象自然是很重要的事情。”
穿品牌旗下的服装出现在时装周现场是品牌买手圈的行业规则之一,ISSEY MIYAKE旗下共7个品牌,这给了Vian宽裕的挑选“战袍”的空间,“基本一天换一套,在巴黎待多少天,来之前就会准备好多少套。”
但Vian根本给不出答案:“真的没办法统计,我做买手将近十年,每季时装周都要来。”
跟所有人一样,第一次来时装周的Vian当时也是满心憧憬,“觉得好新鲜,看到什么都很想拍照。”但现在,“时装周”这三个字之于她早已幻化成了两个字——“工作”。
虽为品牌买手,但秀开始前,Vian也完全不知道新系列的任何消息,这就是“秀”想要达到的效果——给所有人一场惊喜。
看到邀请函上的绚烂色彩,加之对设计师的了解,Vian猜到这季设计应该跟“极光”有关。她的猜测完全正确,ISSEY MIYAKE 2017秋冬设计灵感正源于设计师宫前義之先生去年挪威之旅中见到的北极光。
在时尚界圈,买手是连接设计师与顾客的一道桥梁,这道桥梁的组成首先源于买手对设计师的了解与理解,于是“寻找新的设计亮点”便是买手来时装周看秀的第一个任务。十几分钟的秀结束后,Vian迅速找到了本季亮点,“这季设计最大特色就是面料的变色效果,你从不同角度观看同一件服装时都可以感觉到色彩变化,这种变化的光谱色宛若北极光。”
不过,看到品牌新的设计亮点、发表心得还只是买手最基本或者说最浅显的工作,他们来时装周最核心的工作是对这些新品做出精准的采购比例分配,将之分送到品牌各家店面。做购货分配时,所有关于设计灵感、美、新技术等等抽象性的评价全都要转换成一个枯燥却客观的衡量标准——数据,“每个品牌对买手的要求都一样——是否能交出漂亮的销售数据,所以当买手必须对数据非常敏锐。”
明星、博主看完时装周后,下一个工作可能就是那些美美的街拍,但当买手走出秀场,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销售报表上的数据,“这件衣服我买进来多少、卖出去多少,每个品类的销量是上升还是下降,上升多少比例、下降多少比例,同一个品牌往年销量是多少……”采访中,Vian几乎每讲三句话就要提一次“数据”,用她的话说,“买手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跟数字作战。”
首先,他们要了解设计、面料、工艺等服装专业相关知识。同时要深谙时尚流行趋势、最新穿搭潮流。
同时还需研究消费者心理。如果负责的店面分布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还要了解不同国家、地区顾客的消费习惯和文化背景。
以上种种要求让买手必须拥有丰富的跨专业背景。像Vian从台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后,先是去了日本时尚杂志做了两年时尚编辑,积累了一定的时尚基础后又去美国读了商业管理,毕业后投身买手一直做到现在。
与Vian第二次见面是巴黎时间3月5日上午10点,巴黎孚日广场3号ISSEY MIYAKE欧洲总部,时装周期间,这里会临时改成ISSEY MIYAKE的Showroom。
“show”上展示的新品主要为了突出设计亮点,抓住眼球,引导媒体和消费者后续关注;“Showroom”则是为刚刚看完秀后的买手提供订货、买货的地方。简单说,“show”是设计师和品牌抛出的一块砖,而Showroom则是“引玉”发生的地方。
在ISSEY MIYAKE秀场,我们正真看到了49套新系列LOOK,但ISSEY MIYAKE的Showroom里,陈列着将近800多件商品。秀后三天,全世界买手都云集在此选货、订货。
ISSEY MIYAKE的Showroom主要分两个区域:内圈放了若干张桌子,那是买手的办公场所,外圈放了很多挂衣杆,每一杆挂着某一个小系列,还有一些桌子,上面展示着包包、围巾。showroom里除了买手,还有很多试衣模特,她们会在买手的要求下不停穿换最新款服装,买手会对模特试穿后的效果展开讨论、拍照存档,供后续订货做参考。
他们会跟设计师和品牌方交流,了解每一个系列是如何做出来的,每个地区的定价规则。
订货是个很复杂的过程,举个例子,我们在秀场看到的某一件衣服为蓝色,但在Showroom里,这件衣服可能还有黑色、红色、黄色等N多颜色,以及各种各样的面料,Vian和她同事们需要把这些细枝末节的内容标注在“娃娃图”上,作为订货参考。
订货的时候脑子里要时刻想到之前的销售数据,就此确定不一样的区域店铺的分配比例、 Vian负责ISSEY MIYAKE香港和内地店铺的订货,根据之前的销售数据,她会给香港地区的店铺分配更多更独特、更具时尚感的产品,而内地很复杂,每个城市客群需求都不同,还得根据每个城市消费者的习惯做分配。
订货过程中,每件衣服基本都会经过多次试穿,试穿时会拍图存档,并要把试穿意见向设计师反馈,为接下来的生产做建议。
这些工作量需要买手有很高速的工作效率,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做出判断。这份工作做了十年后,迅速下决定甚至都成了Vian的生活小习惯,像这次来巴黎,这几天行程每天穿什么,她只花了十分钟就迅速做好了搭配。听到这里,上升在天秤座、永远在纠结的我觉得,这辈子最不可能做的工作大概就是买手了。
除时装周买货外,买手还有一个重要工作——把在Showroom中的试穿图和试穿体验做成培训资料,给各店面店长做培训,所以买手大部分时间都在各地飞。
像Vian一年除了去四次巴黎、四次东京,其他时间她要飞到香港和内地各大城市,为各大店铺店长做培训,“基本上一两个礼拜就会出现在不一样的地方。”
这次巴黎时装周结束后,Vian先飞回北京停留一天做单,紧接着ISSEY MIYAKE在上海开新店,她又得飞到上海,工作结束后再返回北京,接下来的四月每一个礼拜她都将出现不同的城市。对这种的工作性质,Vian笑说买手更像是“时尚业的流浪者”。
Vian入行十年,前后带过的助理不下15位,但能“活”下来的只有一位,大量新人前仆后继地来,又急匆匆地走。入行新人很多都有留学背景,他们对时尚行业满怀憧憬,但了解并不深入,“很多年轻人觉得当买手就是每天穿得漂漂亮亮去巴黎看秀,生活光鲜亮丽,可带他们去了一次时装周,经历了一次地狱般的行程外,他们发现事情根本不是他们想的那样,很多人会立刻选择脱逃。”
类似经历多了后,Vian会很坦诚地跟新来的助理说: “如果你追求的只是穿得漂漂亮亮地去买买买的话,最好途径莫过于赶紧找个有钱老公嫁了。买手是一个身体和心理负荷都特别重的工作,能做下来的,除了过硬的专业素质,必须要有非常大的坚持和毅力,以及特别好的体力。”
在ISSEY MIYAKE Showroom采访时,我见到了许多头发已花白的长辈,他们在很认真地看模特试穿、讨论,我对他们的身份感到纳闷,走之前问Vian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是买手,而是是欧洲非常有名的买手。他们从年轻时间开始做买手,长期的工作所承受的压力并没有让他们放弃,反而让他们拥有了一批稳定顾客和从容不迫的工作章法。
Vian的话让我想起两位女士,一位叫Sarah Lerfel,她是欧洲时尚顶级买手之一,她主理的世界级潮店Colette是时尚人士到巴黎必去的朝圣之地,连时尚大帝Karl Lagerfeld都是它的忠实拥趸。
还有一位叫Carla Sozzani,她是米兰著名精品买手概念店10 Corso Como 创始人,Carla Sozzani 开店20 年来不雇用买手,她认为那样会令店铺失掉个性,她只卖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并从始至终坚持亲自采购店内的每件商品。